/资讯中心/趋势研究/央行要发行的数字货币是什么?

央行要发行的数字货币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01-23 分类:趋势研究

1月20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刊发新闻稿“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在京召开”,一时间社会舆论高度关注。据消息,该会议层级高,周小川行长亲自出席,范一飞副行长主持。会议指出了研究数字货币的重要意义,要求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团队积极吸收国内外数字货币研究的重要成果和实践经验,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与互联网金融一样,数字货币也是舶来品,笔者冒着贻笑大方的风险,大胆就此聊一聊。

什么是数字货币

目前,数字货币(digital money)没有统一定义,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认为数字货币是一种价值的数据表现形式,通过数据交易并发挥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及价值存储的功能,但它并不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法定货币。没有政府当局为它提供担保,它只能通过使用者间的协议来发挥上述功能。因此,数字货币不同于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电子货币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表现,被用来进行法定货币的电子化交易。

联想到2013年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无疑,央行已经深刻认识到基于P2P网络(Peer to Peer networks)的加密货币技术对未来法定货币的冲击与影响,传统的民间自发的“数字货币”将发生根本性变革。

数字货币的形式

目前,数字货币的主流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其代码是公开的,其他“去中心化”数字货币多数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主要体系与比特币相似。但值得注意的是,数字货币并不是某些“比特币原教旨主义者”鼓吹的“完全去中心化”(totally decentralized),即使从形式上,也有“中心化”的数字货币,比如瑞波币(Ripple coin)等。

数字货币的主要特征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在支付结算方面,其不依赖第三方机构,本质是一个公开可查的,由整个分布式网络维护的数字总账,称之为“区块链”(blockchain)。二是在发行和生产方面,本质就是在一个相互验证的公开记账系统上记账,在一定算法的模式下,找出符合条件的一串随机代码,然后将这串代码同其他交易信息打包成一个区块,记录在这个帐本里,这样就获得了一定数量的比特币。

如前述,除了比特币这样的“去中心化”,还有以瑞波币(Ripple)为代表的“中心化”数字货币。瑞波币有一家单一的发行机构,但其很难获得用户的信任。

事实上,现阶段,无论是“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其根本缺陷都是没有国家信用作为担保,难以获得所有参与者的认可,只能作为一种交易资产。但“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的分布式记账使其交易不需要第三方的参与,能够大大降低交易效率与成本,正如央行此次会议指出的,发行数字货币可以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高昂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数字货币的正反两面性

凡事兴一利,必生一弊,金融创新尤为如此。

数字货币的好处多多,一是数字货币理论上使得用户可以不通过金融机构直接进行点对点(Peer to Peer)的交易,能提高交易效率并节省成本。二是其分布式总账系统理论上可以让任何参与者都无法伪造数字货币,减少交易风险。三是数字货币的较低交易成本会促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水平,降低交易费用。四是数字货币与移动金融商业模式相结合,能够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数字货币的负面影响也不少,一是理论上会对传统货币体系造成冲击,影响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二是由此可能危及金融稳定,以比特币为例,其价格与价值偏离幅度较大,风险极大,甚至与一些金融衍生工具相结合,极大的放大了金融风险。三是可能危及金融诚信,数字货币的匿名性和不受地域限制的特点正在被用于恐怖融资与洗钱活动。四是数字货币的技术安全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有关数字货币的思考

尽管数字货币概念很新,技术很“炫”,但限于笔者知识有限,只能对数字货币做点浅层思考。

(一)数字货币是货币发展的必然

货币金融学教科书向我们揭示了货币从实物货币、商品货币发展到现在的信用货币,其核心动力是人类生产与交换的方式发生了次次的飞跃。原始物物交换对应贝壳、斧头等实体的一般等价物,随着农业生产的扩张,出现了丝绸、金属等体现价值稀缺性的货币即商品货币,工业革命以后出现了信用货币、记账货币以满足大规模商品贸易的需要。现在,我们迎来了数字时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甚至物联网已经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未来即使不是“数字货币”也会是其他形式的某种货币会取代法定纸质货币,但其本质仍应是更好地、更节省地建立及维系人们之间的信任而体现的经济价值。

(二)支付清算面临变革

研究支付清算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货币的发展才是支付清算变革的原动力。我们所处的时代,信息的互联互通是这个时代发展的根基,无论是云计算、大数据还是互联网等,都是互联互通的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驱动的消费多样化、个性化以及生产组织的小型化、智能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势必要求互联互通的范围更广、层次更深,频度更快,此时适应工业经济的大额低频金融交易也必须向小额高频交易转变。现在支付账户已经虚拟化、场景化,支付工具也在快速数字化、个性化,那么支付清算体系也必须要适应这些特性,要网络化、去中心化及实时化:实时化能够满足高频交易对于到账时间的要求;去中心化能够应对高频海量数据处理对于清算系统稳定性的要求;网络化能够解决海量规模的清算与结算对于商业可行性的要求。

(三)互联网金融步入深水区

自2013年始的互联网金融热潮在今年由于P2P风险频发貌似进入“平淡期”,但央行此次的数字货币研讨会无疑将引领新的潮流,互联网金融将因为数字货币的出现而步入深水区,那些P2P、股权众筹之流必然相形见绌了。